中组部清理官员在企业任职引发“官员独董”离职潮;去年A股独董共获4.25亿元薪酬,被指未起到应有作用。近日,中组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将中央清理官员在企业任职的进程公之于众。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中官员独立董事,在此轮清理中的离职。(2014年07月28日 来源:新京报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这显然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提醒和警戒。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而如今,千名官员独董超七千万薪酬的“花瓶”,中组部清理后仅百余人离职,不得不让人感到汗颜和愤慨。笔者认为,清理官员独董更要打碎“高薪花瓶”。
众所周知,什么叫“官员独董”?通俗地说,就是不在公司任职、不参与具体事务、没有公司股票,却能为公司出谋划策的人。当下,官员退而不休任“独董”,老领导们的余热算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官员退休后仍“大展拳脚”,可谓“风光无限”;而企业在这些高官身上挖掘“余热”、“余权”、“余威”和“余网”为自己所用,才应该是他们的根本目的。这样不但严重干扰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且会产生官员“权力期权”,作为一种变相的“回报”,相当于一种“预约受贿”。
长期以来,大众对清理独董的呼声很高,言语中难免有部分对官员官品调侃与轻蔑之意。除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羡慕嫉妒恨,流言蜚语由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加上生活中总有一些官员一边掌权、一边拿钱,钱财来历又非合法受益,在权力庇佑之下,名利双收的结果自然让人不敢恭维。由此可见,不管是为了回应“上市公司独董拿钱不办事”的民间诉求,还是为了堵住某些官员独董和上市企业间利益输送,官员独董不能随便当,这更是常识。
为此,通过限制官员在公司任职独董,可以断开企业与政府建立的不正当关系,使政府在不受利益集团的干扰下制定出更公允的政策,也迫使企业更关注于市场而不是盯在政府身上。同时,限制官员在公司任职独董,能切断某些人利用余威通过企业进行寻租的“隧道”,这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应有之意。当然,官员到企业兼职或任职,虽有些变味,但不能因为部分人把企业当作是私欲牟利“工厂”,而扼杀了正当合法任职行为。
笔者呼吁,清理“官员独董”更要打碎“高薪花瓶”,让“拿钱不干事”的乱象嘎然而止。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警惕“官员独董”防止他们发挥余热效应,就应该规范好企业和政府“两面手”。诚然,惩治不是目的,只有摆正公权位置,多一份原则,多一些淡泊,服务群众才能不关乎行业之别。到那时,无论官员是在企业兼职还是任职,坦荡荡的君子作为才是消除流言的最佳利器。(文/陈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