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7位来自江苏泗洪的访民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口服用农药后倒地,引发网络围观。日前,国家信访局公布事件调查结果,访民反映的江苏泗洪2013年旧城改造项目中确有违规问题,涉事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等14名相关责任人受党纪政纪处分。而从北京警方传来的消息称,“身体已无大碍”的7位访民,均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旋即又引来不少议论。
作为事发地媒体的《中国青年报》,昨日刊发整版报道,还原“访民集体自杀事件”,调查显示,7位访民在当地都遭受了强拆,且对政府补偿严重不满,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都曾被当地政府抓进了信访学习班,“被套黑头套、殴打、罚站、不给饭吃、侮辱”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媒体发现此次访民集体自杀事件,“策划者另有其人”,目的在于引起媒体和政府关注。
喝农药自杀只是访民寻求外界关注的一个“策划”,或许有不少人会长吁口气,毕竟在所谓“策划”的范畴之内,尚不至危及生命的程度,但这并不代表不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用生命做代价做此极端行为,哪怕是自残,同样不可取。但必须强调的是,访民不得不选择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寻求外界关注,该严惩和反省的重点,不是访民群体,而是把访民逼到如此境地的病态地方治理。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极端行为不可取,但也应追问:明明存在问题,何以“正规途径”未能解决?是谁逼得他们如此决绝?
拆迁纠纷,暴力对待,公民上访,以所谓“信访学习班”激化矛盾,这不是江苏泗洪独有的一套政府应对逻辑,其粗糙、野蛮与不堪,也不是第一次为公众所目睹。学习班,一个字面看来还沾点文化气的设置,在江苏各地乃至其他省份,都已经沦为一个公民人身自由被肆意剥夺、遭遇非人虐待的场所。此前媒体不乏对江苏各地信访学习班的揭露,但最终不过是曝光一处就停掉一处的处理方式,包括此次江苏泗洪“学习班酿出的大事件”,是否能真正换来对地方政府的旧有治理逻辑的一次彻底反省?
《人民日报》说,“民众有了出气口,社会才有安全阀”,这个出气口不仅是既有信访渠道依然为制度所认可的前提下,要有起码的畅通,不被逆向的应对机制抵销于无形。更重要的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法治化渠道,要通过个案的解决逐步建立起权威,鼓励、引导和保障公民寻求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人逼到绝路,或者在公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总有法律来治你”。既然有“策划”的迹象,则是否可以尝试尽可能抱有善意地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公民表达来倾听和化解?尤其是更多地反思,为什么所有“正规途径”无法奏效,是什么让公民走到这一步?
以在报社门口集体自杀的方式求关注,是近几年来各种各样试图寻求媒体关注的方式中,更极端的例子,而寻求媒体关注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批示与重视,进而通过党政领导的干预来改变特定事项的既有处理节奏。当然,这种既有的事件处理方式,很多本身就存在不公平、不正义的内核,包括拆迁纠纷,司法案件审理等等。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介入并改变另一种同样不正常的状态,无疑是不正常社会治理进程中的最尴尬处境。在访民以自杀求关注的荒诞剧目中,尤其需要警惕“各打五十大板”的简单化善后处理。人们常说要“举一反三”,酿成如此悲惨效应的公共事件,这“一”举起来已然很沉重,必须要有足够诚意、足够深刻的反思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