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是这样一个具有强大磁场的人。
初识韦杰,可能很容易被他在商界的成绩所吸引,比如他是周星驰电影《美人鱼》和《西游伏妖篇》的出品人,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第一人,是媒体评选的十大经济人物,是资产超5700亿的金诚集团创始人。但是跟他熟悉之后会发现,眼前这个颇有几分文人气息的80后,除了是商界领袖、跨界玩家之外,其实更像是一位智者。尤其在读过他的新书《仿佛》之后,或许更能体会这一点。
一念之间
写一本书并没有特别的理由
如果说非要从韦杰身上找到一个起点的话,那么浙大法学系毕业后的律师生涯,或许可以满足这一点。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促使他立志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律师,而是让他在2008年的某一天,下定决心注销自己的律师证,踏上了创业这条“不归路”。
这个故事,是《仿佛》中所有64个故事的开始。
对于韦杰来说,比起成为作家,成功企业家这个身份,似乎更为身边的人所熟悉,以至于当他的第一本书《仿佛》出版的时候,好奇的同事、客户,甚至政府官员都问,你怎么会突然想起来写一本书?
“一开始只是想着写些东西,便于和同事沟通,后来同事看了之后说,‘哎,老板,你这本书其实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啊’,于是《仿佛》就这样出版了。”对于《仿佛》的初衷,韦杰轻描淡写。是啊,很多事情似乎并不需要特别刻意的理由,它就是这么开始了,就像创业,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创业的成功,似乎让一切有了新的起点。当韦杰逐渐建立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之后,如何将价值与感悟传达给更多的人,在韦杰看来,也是一件有功德的事。
仿佛的状态
是活在当下的幸福
除了必要时的西装革履,韦杰似乎更喜欢材质柔软的中式长衫,就算在参加某些活动时,他也可能会以一身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中华装出席。尤其在机场,如果你恰巧碰到一位身着宽松素衣,表情轻松但眼神坚定的年轻人,对了,那可能就是他了。
对于传统服饰的执着,除了对中国文化热爱之外,对韦杰来说,更多地可能是与他奉行的一种生活理念有关:舒服的状态,仿佛的状态,活在当下。
韦杰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解释“仿佛”两个字:你看这两个字,我在写的时候人是一体的,然后一仿一佛,什么意思呢,仿是活在当下,佛是不要去妄动,佛就是“行拂乱其所为”,我们经常讲这句话,就是不要乱动,活在当下,它就是一个非常仿佛的状态。
上海大隐书局的读者见面会,是韦杰《仿佛》出版以来正式的一次公开见面会。一身褐色中华长衫,席地而坐,他的分享简单而真诚。一个小时的分享,听完后很多读者说,韦杰这场禅意满满的分享会,似乎更像是一堂有趣的人生课。
64个故事的人生
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的“另类”书
有人说,既不像管理类、更不是自传或者成功学的《仿佛》,是一本无法归类的“另类”书籍,更算得上书界的一股“清流”。因为在看似简单的64个故事中,你总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反复阅读的书。
与韦杰经常聊天的人,会深刻感受到这个爱笑的水瓶座男人,除了精通历史之外,还总有方法让你发现与他聊天的妙处。而这一特质,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书中讲故事的风格中,也难怪有看过书的读者说,除了有创业故事外,《仿佛》同时也是一本好看的人生故事书。
“我习惯和同事一起出差,风风火火一行人,并不是要堆砌上海滩的排场,只是单纯地想把这些年轻人带在身边,希望他们能多从我身上多拿走些经验。”韦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实际上,在自己公司,确实也有一群跟随韦杰前后的年轻人,比起老板这个称呼,他们更乐意喊他作“师父”,因为对这群年轻人来说,比起老板,工作和生活中的韦杰,更像是导师或指引者。
一个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或许,韦杰和他的《仿佛》,就能说明这一点。